蘑菇疣孢霉病又名湿腐病、水泡病、白腐病等。是世界性普遍发生的病害。病原菌为有害疣抱霉,也叫菌盖疣抱霉,属丝抱纲,丝抱目,丛梗抱科,疣孢霉属。当蘑菇茵丝开始扭结成小菇蕾时最易受侵染,受侵染响小菇蕾成为蘑菇菌丝与病原菌菌丝交织生长的瘤状物,外观有如马勃状,菇农俗称菇包疱,一般比正常菇提前出菇3—4天。在幼菇生长期受侵染的,病菇虽能继续生长,但发育不正常,有的菌柄膨大,菌盖变小,有的菌盖呈不规则瘤状突起;有的茵盖与菌柄没有明显的区别。病菇最后变软腐烂,流出暗褐色液汁和散发出难闻臭味。疣孢霉对环境适应性强,孢子在干燥土壤中存在一年以上仍有萌发能力。覆土中存在的厚垣孢子,以及旧菇房、旧床架在使用前未经消毒处理而残留的孢子是初侵染的来源。已发病的病残组织中的孢子,通过喷水、气流或昆虫传播是再侵染的来源。
蘑菇在覆上后菌丝开始扭结成菇蕾。这段时期,如果菇房高温、高湿和通气不良,特别是在16—18℃以上持续数日,则疣孢霉极易发生和蔓延,气温在10℃以下,以及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很少发生。
防治方法: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,只要温度保持50一52℃,持续4一5天,完全可以杀死菇房中残存的病菌。覆土是最主要的侵染源,做好覆土消毒是杜绝病原菌初侵染的重要措施,可用0.1%的50%多菌灵或1%福尔马林喷洒覆土,用药虽按每平方米的覆土用药液500毫升,盖膜闷1天后再使用。